首页 放心吉时 佛经全集 放生仪式 佛法导论 放生仪轨 佛教故事 放生乌龟 修行大全 放生什么

佛法导论

许嘉璐呼吁:跨越时空,重振中华文明

来源:http://www.workout-run-box.com 作者:华人放生官网 发布时间:2024-04-13
摘要:训诂学大师陆宗达的孙子陆莘曾回忆说,当时还是青年教师的许嘉璐经常到他家做客,向祖父学习《说文》和训诂学,还在祖父的建议下读《周礼正义》。许嘉璐说: "。许嘉璐说,

2014年6月17日,许嘉璐接受《环球人物》专访(摄影:傅聪 环球人物)

北京在城市北四环边上的一个居民小区里,有一家装饰古朴的研究机构--中国文化研究所。环球人物》杂志记者就是在这里预约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。当天,他身着白色唐装,神采奕奕,说话声音不大,但很有条理,句句铿锵有力。许嘉璐也不乏幽默。采访开始前,他先掏出手机,给记者读了一个当下最火的足球笑话:这是1996年世界杯上央视一位体育解说员说的。"7号球员夏普分球,传给9号,9号也叫夏普,他们可能是兄弟,足坛活跃着很多兄弟。好球,球很好地传给了 10 号。咦,怎么 10 号也叫 Sharp。也许是因为他们姓夏普,就像韩国有很多球员姓朴一样。不错。10 号进球了。11 号上前祝贺。11 号就是 Sharp。(暂停 1)

佛教牧师唱赞歌的视频

(2秒)对不起,夏普是球衣上赞助商的名字 ...... "在场的人哄堂大笑,许嘉璐却说:"这是现在网上年轻人最喜欢的,他们聪明、有才华、有文化需求,建尼山书院就是为了满足他们这样的人!"

办成大家的书院

5月22日,作为 "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"创始人,许嘉璐被正式聘为尼山书院负责人(院长)。6月17日,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中华文化学院如约见到了这位77岁的老人。

说起尼山书院,许嘉璐立刻打开了话匣子。他向记者介绍,尼山书院始建于元代,是为纪念孔子诞辰而建。700多年来,书院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儒学的重要场所。他现在所办的尼山书院是在山东各市县设立的图书馆,沿用尼山书院的名称,不同地区加上地名加以区分,例如济南明湖尼山书院、聊城尼山书院等。

对于书院制,许嘉璐也有自己的设想: "我们实行'三不主义':不建房子、不增经费、不设编制。利用山东省市县图书馆的设施,我们挂牌子,场地有。阅览室、会议室也可以做教室"。按照这条路,山长许家禄的初步目标是,到明年底,将山东省153个公共图书馆都建成尼山书院。

为什么要建这么多书店?许嘉璐说: "我曾看到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、小朋友搬着小板凳过来听课,这说明人们对文化的渴求,文化是生活的需要。同时,人们学习传统的东西是为了充实自己,明确人生的价值,明白社会为什么这么乱。" 至于书院教什么、教给谁,许嘉璐心里也有数。他希望这里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大学堂,让不同年龄、不同知识层次的人都能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。除了书院传统讲授的四书五经,他还想讲一些更贴近生活、更接地气的课程。"大家想听什么,我们就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讲什么。比如,有人想学写对联,书院就开设对联课;想学做风筝,我们就请老师讲风筝的历史。" 书院也不局限于课堂,它可以组织活动,比如文化庙会、嘉年华会;可以猜灯谜、听戏曲、放风筝。

为了上好这些课,许嘉璐费了不少心思。2012年,许嘉璐牵头成立了山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协作组,当地高校的教授、社科院的专家等都加入了这个组织。如果大家想听什么课,可以向书院反映,书院会联系相关老师,点名的老师会精心准备,讲好每一堂课。

山东 曲阜尼山书院

"这辈子,我最喜欢做难事"

许嘉璐告诉记者,在尼山书院当院长,他 "忐忑并快乐着"。忐忑,是因为他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学识和才干做好山长,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;欣喜,是因为这是激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时机。他坦言,办好书院并不容易,"我这辈子就爱做难事,容易的事谁都能做,为什么要找我?"

的确,许嘉璐的一生,一直在挑战困难。1954年,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,毕业后在学校教 "训诂学"。"'训诂学'是一门很深的学问。"许嘉璐说,"训诂学 "是 "训诂学 "的基础,"训诂学 "是 "训诂学 "的核心。许嘉璐说,"训诂",是指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,"训诂 "则是用现代的词语解释古代的语言。用 "训诂",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字词,用普通的语言解释方言。训诂学大师陆宗达的孙子陆莘曾回忆说,当时还是青年教师的许嘉璐经常到他家做客,向祖父学习《说文》和训诂学,还在祖父的建议下读《周礼正义》。

讲台数十年,许嘉璐桃李满天下。后来,因在《百家讲坛》上讲《论语》而成名的文化学者于丹就是其中之一。在于丹的记忆中,许嘉璐每节课都早早来到教室,一站就是 50 分钟,从不间断。但有一次例外。当时,许嘉璐表情严肃,讲到一半突然停了下来。他对同学们说:"实在对不起,同学们,我今天讲不下去了,因为陆宗达老师病危,我得马上赶医院去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站在这里也魂不守舍。" 许嘉璐走后,教室里很多人都哭了。于丹说,许老师虽然欠我们的课,但他对老师的那种爱,让当时还年轻的我很震撼。

许嘉璐呼吁:跨越时空,重振中华文明

许嘉璐说,讲课是一种爱好,不管讲台上是一个人,还是多人,都会提高嗓门。很多时候,他讲完3个小时的课,就会累瘫回家。但只要有学生来,他又会精神抖擞,像吸了鸦片一样。走下讲台,许嘉璐还不忘传经送宝。有一次吃淮扬菜 "软兜长鱼",他打电话给经理,告诉经理 "兜 "字写错了,应该是右边的月一豆(脰)字,这个字在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里是脖子后面的意思。长鱼是黄粉,黄粉背面的黑带比较软,吃的就是这部分。

1987年后的10年间,许嘉璐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、民进中央主席等职。1998年,许嘉璐开始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。

佛教法师开示

从政后,许嘉璐出版了多部以 "未 "字开头的书。比如《不辍集》,说明他现在做了官也没有放弃读书。他的书房叫 "日读一卷",每天无论多忙,都要读一卷数千字的古书。未定集》是一本教育随笔集,表达了他对中国教育的不安。未了集》是一本关于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散文集,我觉得规范化工作还是一项未竟事业。所有的 "未竟",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,也有对美好国家、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。许嘉璐的从政生涯也多与教育文化有关。1993 年,全国人大派出四个小组,对拖欠教师工资最多的四个省份进行执法检查,许嘉璐是其中一个检查组的组长。2008 年 3 月 5 日,许嘉璐卸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。他曾说,退休后想多陪陪妻子,因为已经 30 年没有陪她逛公园了。然而,一遇到与传统文化复兴有关的事情,他就坐不住了。这些年,许嘉璐当过中国文化书院院长,创办过尼山论坛,现在又在筹建尼山书院,几乎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。因为在他看来,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。

2014年4月2日,孩子们在尼山学习孔子的 "六艺"。

世界正在回归

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威廉-恩多(以下简称 "恩多")在 "尼山论坛 "上与许嘉璐进行了一次对话。恩多认为,"爱 "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,他认为爱有四种:第一种是男女之间的爱;第二种是家庭之间的爱;第三种是朋友之间的爱;第四种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爱。"无论是来自中国、美国、德国、法国还是非洲,无论是不同种族还是不同文化,都有这种共同的爱,这种神圣的共同火花让我们成为人类"。不过,恩多强调,如今所谓的 "财富 "和 "权力 "削弱了人们的智慧,让人们变得愚昧,"回到了中世纪的黑暗旧时代"。他希望人们以一种充满爱和道德的方式来思考这些现象,从而进行反思。

"这些话在我心中激起了波澜,得到了回响。" 许嘉璐说:"我再提出人心的'善'字,所有的学说渊源中都有'善'字。" 许嘉璐认为,中国儒家提倡与人为善,仁者爱人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从古人的学说来看,人类共同的伦理道德是客观存在的,只是现在被战争、导弹、航母掩盖了。如果剥去这些东西,从人的本性来看,渴望安定、和谐、博爱、安全、富足是最起码的要求。现在,人性的面纱已经被彻底撕开。于是,有钱不快乐,有钱更不快乐。许嘉璐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,无论多少钱,甚至刚刚登上财富台阶的人,都发现了一个问题:口袋鼓了,脑袋空了,道德失范了,人与人之间几乎慢慢变成了纯粹的经济关系。此时,无论是中国,还是其他国家,都有人提出要 "回归",回归各自民族的优秀传统。"工业社会使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,人甚至成了机器的奴隶;信息社会虽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千里之外的距离,但总的来说,它是虚拟的、虚幻的。"在 "回归 "的大潮中,我们看到的是一种 "信息社会"。事实上,信息在回归的浪潮中,中国的普通民众似乎更加迫切。许嘉璐深有感触地说: "如今社会上各种乱象层出不穷,为富不仁者有之,为贫不礼者有之。有些事情听起来不可理喻,比如敲诈勒索、碰瓷等,其实质都是因为一些中国人丧失了起码的伦理道德。" 究其原因,"文革 "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是其中之一。"在文革中,传统文化被视为'异类',被视为'封、资、修',其中'封'字当头。" 许嘉璐说:"从这个层面上讲,文革的苦果,我们还要吃几十年。"

幸运的是,现在全社会已经开始 "觉悟 "了。为了办好尼山书院,中华文化学院院长许嘉璐走访了全国100多家书院。他发现,很多书院创办20多年,没有什么依托,文化部不管,教育部也不管,学生却逐年增多,每次讲国学,人满为患。"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,特别强烈"。许嘉璐说:"文化热不是上级提倡的,不是党中央发号施令的,是人们自发的。当人们觉得日子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,天空不能再被污染了,贫富之间不能再有仇恨了,婆媳之间不能再有争吵了,老人一死几个孩子不能再为拆迁费马上撕破脸....... 老百姓会自发地反思自己,寻找解决办法"。

从哪里寻找?答案还是:传统。早在 2007 年,许嘉璐就说过:"《道德经》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丰富教义,对拯救人类灵魂的漂泊起着巨大作用。" 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,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。"虽然当前中国社会整体道德严重缺失,但人们内心还是向往过去那种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的生活。人们慢慢懂得,有钱只是有钱,富而不贵,只有文化才是高贵的"。许嘉璐说。

"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。万物芸芸,各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谓之复命;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" 回归传统伦理道德,不仅是人们内心的渴望,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。

文化复兴需百年

听过许嘉璐老师课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--通俗易懂。"我讲的是白话文"。接受采访时,许嘉璐笑着对记者说。

许嘉璐认为,文化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,是反映自身的 "内心活动"。因此,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、实际内化程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活体现,是自身文化强不强的最重要体现。但这也是目前最令人担忧的一点。许嘉璐问记者是否看过北美崔哥(中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)的节目,记者说北美崔哥有一个段子让他印象深刻。"他说: 小时候看地道战,有一句台词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。问:村口来了多少敌人?答:鬼子100多个,伪军200多个。你看,汉奸比敌人还多!" 许嘉璐说,伪军为什么这么多,是伦理道德缺失的表现。人心是最难内化的,他认为空谈大同世界的老一套行不通,要从身边做起,从孝敬父母、关爱邻里、关注弱势群体做起,让人感受到伦理道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。

作为传统文化复兴的倡导者和践行者,许嘉璐在不同场合探讨了文化的 "死 "与 "活"。"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摆设,不仅是学者研究的对象,更是提升民族灵魂的最好养分。如果一种文化产品只存在于博物馆里,或者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只存在于舞台上,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们是死的。同样的道理,如果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学者的书斋或研讨会上,那么我们也可以说,传统文化已经死了。

佛教法师为什么要讲佛法

说它死了"。活的文化在哪里?许嘉璐给出了答案:"文化活在街头,活在家庭,活在人们的心里。" 他指着记者举了个例子:"你们女孩子穿着高跟鞋走在路上,一个不小心摔倒了,这个时候周围的人会有什么反应?" 在许嘉璐的观念里,如果没有人管,那么伦理道德就是死的;如果有人打110求助,说明他内心的道德活了一半;如果有人马上上来帮忙,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活的,是根植于人心的。因此,许嘉璐认为,中国现在已经迎来了国学教育的春天,但离它真正发扬光大至少还有50年。优秀传统文化要可持续发展,有两个条件:一是学者要走出书斋,到民间去。"中国传统文化的纯学术化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"。许嘉璐说,老子写《道德经》不是给学者研究的,而是指导社会和人生的。近年来,有不少研究、注解《道德经》的著作问世,但通常只见字不见图,有的只是在书的前面印一些老子的形象什么的,过于单一,因此读者群非常有限。"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看电视、看动画片、吃快餐,我们能不能把《道德经》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给男女老少呢?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下茁壮成长的另一个条件是,它必须能够回答现实问题。"自古以来,对民族经典的阐释,总是以阐释者所处时代的观念和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"。正因如此,这样的解读才能被所处的时代所接受,才能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。上世纪80年代,许嘉璐讲儒学时,经常有人问他:"村干部联产承包分配不公,孔子管不管?" 现在有人问:"我家房子拆了,孔子管不管?" 许嘉璐认为,要从儒家经典中找到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办法是不可能的,但为人处世的准则却可以从古至今灵活运用。"要创新,就不能照搬原意。只有解决当下的问题,传统文化才能长青。" 当然,他也认识到,儒家文化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。"治国首先是德治,还要礼治、法治"。许嘉璐说,儒家思想并不排斥法律。正邪之争古往今来都存在,各民族都在反思如何弘扬法治精神。在采访中,许嘉璐告诉《环球人物》杂志记者,"孔子是我的偶像,他在乱世中拯救人心"。他自言没有孔子那样的才华,但会尽力做出自己的努力。"文化的振兴和建设,比经济建设要艰难得多,也漫长得多,恐怕要几百年。而毁灭它,只需要一夜。"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责任编辑:admin
首页 | 放心吉时 | 佛经全集 | 放生仪式 | 佛法导论 | 放生仪轨回 | 佛教故事 | 放生乌龟 | 修行大全 | 放生什么好

Copyright 2019-2030 华人放生 放生鸟类_放生鱼_放生泥鳅_放生什么好_华人放生官网 网站地图 sitemap.xml tag列表

电脑版 | 移动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