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五、类化原理:我们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,善用“譬喻”可以将作人处事的道理经松地、生动地、有效地传授给我们的学生。个人接触佛法被佛法深深吸引,始于百喻经。从百喻经我们可以看到,佛陀轻松地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,说出宇宙万事万物的大道理来。在其他的经典中,佛陀也是善用譬喻的,例如在涅槃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:佛陀趁着弟子在帮他理发的时候,教导他入了四禅天。在法句譬喻经中也有这样的故事:佛陀和弟子走在路上,看到一张旧纸。他问弟子那是一张什么纸?弟子捡起来看了看说:“那是檀香的包装纸,仍然有檀香味。”他们继续往前,看到一条绳子。他问弟子那是一条什么绳子?弟子捡起来看了看说:“那是绑鱼的绳子,上面仍有鱼腥味。”于是佛陀告诉这些弟子:“纸与绳子原本都是干净的,可是,接触到不同的外缘,气味变的大不相同。所以我们修行者也是一样,亲近善知识,久而久之,成贤成圣。可是如果交到坏人,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学坏。”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如此善巧教学,相信我们的教育就会成功。同样的在观佛三昧海经中,佛陀举了六个譬喻,来让弟子了解念佛三昧的殊胜;在如来藏经中,佛陀举了九个譬喻,来让弟子了解众生都有佛性;在般若经中,佛陀举了十个譬喻,来让弟子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;在妙法莲华经中,佛陀运用六个有趣的譬喻,来让弟子了解大乘自利利他的殊胜。其他还有很多,我们就不再一一罗列。而这种简单有趣的譬喻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类化学习,实施教学,正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。
六、激发意志力的道理:在道德教育中,意志力的激发最为重要。孔子在论语一书中说过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(子罕)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不足与议也。”(里仁)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(述而)同样的,佛陀也强调意志力的启发。例加,在优婆塞戒经中,佛陀就训诫我们:“善男子!若能善发无上大愿,是名智者。”“善发无上大愿”就是意志力。佛法的修为首重的是信!是愿!是行!信、愿、行是成佛的根本,也是修学的动力。刚学佛要三皈依:“皈依佛,当愿众生,体解大道,发无上心;皈依法,当愿众生,深入经藏,智慧知海;皈依僧,当愿众生,统理大众,一切无碍,和南圣众!”
南昌放生流程,苏州周边放生最佳地点在哪,浙江放生比较好的地方
标签:
|